长期国债收益率迭创新低:买涨潮能否持续?

元描述:长期国债收益率近期迭创新低,引发市场买涨潮,但央行是否会入市干预,以及资金面能否持续宽松,都将决定这一趋势能否持续。

引言:7月底,金融市场再度掀起买涨长期国债的浪潮,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双双创下年内新低。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引发的存款搬家预期、非银机构的配债热情高涨以及近期央行释放的宽松资金。然而,这轮买涨潮能否持续,资金面能否保持宽松,以及央行是否会入市干预,都将决定未来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

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背后的推手:

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跌,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

1.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引发的“存款搬家”:

今年7月,多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引发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产品的趋势。这导致理财产品对债券的需求剧增,从而推高了长期国债的价格,拉低了收益率。

2. 非银机构配债热情高涨:

除了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影响,非银机构如基金、券商、保险等也纷纷加仓长期国债。他们希望通过提前配置长期国债,锁定较高的持有到期收益率,并为未来更多的理财资金流入做好准备。

3. 央行货币政策宽松释放资金:

近期央行相继调降了7天期逆回购、LPR和MLF利率,并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这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促使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配置长期国债。

4. 市场预期央行容忍度提高:

在央行降息后,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入市卖出国债的容忍度有所提高。这源于市场对央行当前货币政策重点的判断,即优先转向资金流动性相对宽裕以及刺激经济增长。

资金面宽松能否持续?

虽然近期央行释放了大量资金,但资金面能否持续宽松,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1. MLF到期压力:

8月至12月期间,MLF操作的到期资金规模将大幅增加,这将对资金面造成一定的压力。

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8月至9月,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预计将达到峰值,这将进一步消耗市场流动性。

3. 央行潜在的入市操作:

为了应对资金面的波动,央行可能会采取入市卖出长期国债的操作,这将对资金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

4. 降准预期:

为了缓解资金面压力,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将在三、四季度降准。但降准操作也有可能引发更大的买涨长期国债浪潮,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偏离央行容忍的波动区间。

央行是否会入市干预?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央行不会急于入市卖出长期国债。主要原因包括:

1. 债券供给高峰期:

8月将迎来长期债券供给高峰期,如果央行提前入市卖出长期国债,可能会导致债券价格剧烈波动,不利于相关债券的发行募资。

2. 稳汇率压力减弱: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回升,中美利差倒挂幅度维持在-200个基点附近,央行稳汇率的压力有所减弱,入市干预的必要性降低。

3. 评估债券供给增加的影响:

央行可能会先评估债券供给增加能否有效改变当前债券市场资产荒状况,再考虑新的入市时机。

长期国债买涨潮能否持续?

长期国债买涨潮能否持续,取决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资金面、央行政策以及市场预期等。

1. 资金面宽松程度:

如果资金面持续宽松,将继续支撑长期国债价格上涨,但资金面一旦趋紧,买涨潮将迅速落幕。

2. 央行入市干预的时机:

如果央行入市卖出长期国债,将对长期国债价格形成打压,买涨潮也将难以持续。

3. 市场预期变化:

如果市场预期发生变化,例如预期央行容忍度下降,或者预期资金面将收紧,买涨潮也可能提前结束。

总结:

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以及非银机构配债热情的上升。然而,资金面能否持续宽松,央行是否会入市干预,以及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都将影响这轮买涨潮的持续时间。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市场变化,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常见问题解答:

1.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对长期国债价格的影响是什么?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向理财产品,从而推高理财产品对债券的需求,最终推高长期国债的价格,拉低收益率。

2. 央行入市卖出长期国债的目的是什么?

央行入市卖出长期国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升,防止收益率过低,并控制市场流动性。

3. 什么是MLF操作?

MLF(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向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资金,期限一般为1年,主要目的是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投放。

4. 资金面宽松对长期国债价格的影响是什么?

资金面宽松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充足,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配置长期国债,从而推高长期国债的价格,拉低收益率。

5. 央行降准对长期国债价格的影响是什么?

央行降准意味着释放更多流动性,这将进一步推高长期国债的价格,拉低收益率。

6. 哪些因素决定长期国债买涨潮能否持续?

长期国债买涨潮能否持续,取决于资金面、央行政策、市场预期以及债券供给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结论:

长期国债收益率迭创新低,引发了市场买涨潮,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资金面能否持续宽松,央行是否会入市干预,以及市场预期变化等因素,都将影响这轮买涨潮的持续时间。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